碳足跡如何助力綠色產品發展——零碳研究院碳報(第七十三期)

碳足跡如何助力綠色產品發展——零碳研究院碳報(第七十三期)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2年6月15日,新京報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雙碳政策趨勢?碳中和背景下,不同產業和企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研究院於2022年6月起推出《碳報》,研究最新雙碳政策、權威聲音、低碳樣本等重點內容,並進行分析解讀。

入住鬧鬼飯店! YTR睡一半超驚嚇 房號離奇巧合、詭異親吐「感覺有人躺旁邊」

目錄>>>政策速遞1. 國家發改委: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2. 推動全國碳市場擴容、月底啓動CCER市場3. 工信部:推廣應用生物柴油,並納入CCER4. 廣東:推動獨立儲能首次”報量報價”進入電力現貨市場5. 深圳:兩年來共啓動56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6.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我國鋼鐵行業正推進世界最嚴格排放標準7. 寧德時代聯合廣汽集團開發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8. 歐盟公佈淨零工業法案技術清單9.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 >>>專題碳討產品碳足跡來了,企業如何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綠色產品? 正文一、政策速遞 A、權威聲音 1. 國家發改委: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1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零碳解讀:碳足跡管理體系可有效促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塑造我國產品綠色競爭力,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早在2021年國務院出臺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便提出,要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標準。此次意見的出臺標誌着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整體框架形成。 2. 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推動全國碳市場擴容、月底啓動CCER市場近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2023年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上表示,要積極穩妥地將更多的高碳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此外,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2023上海財經大學校慶論壇暨首屆ESG創新論壇”中表示,本月我國將重新啓動新核證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的交易。零碳解讀:全國碳市場可有效推動行業實現較低成本的碳減排,並激勵企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全國碳市場啓動以來,碳市場活躍度較低的問題成爲市場普遍的擔憂。加快碳市場行業擴容、重啓CCER市場,可有效提升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更好發揮碳市場作用。 3.工信部:推廣應用生物柴油,並納入CCER11月20日消息,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組織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的通知》,提出,通過組織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拓展國內生物柴油的應用場景。並積極推進建立生物柴油碳減排方法學,推動將生物柴油納入CCER機制。零碳解讀:作爲一種綠色液體燃料,生物柴油可推動資源的再利用、減少碳排放,是較爲理想的綠色低碳能源。此次,組織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強調要探索建立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體系、發展路徑,逐步形成示範效應和規模效應;並推動將生物柴油納入CCER機制,這將進一步激發生物柴油的市場需求和商業價值。 B、地方實踐 4.廣東:推動獨立儲能首次”報量報價”進入電力現貨市場近日,廣東梅州寶湖獨立儲能電站在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順利完成首個月份31天的交易,標誌着我國獨立儲能首次成功以“報量報價”的方式進入電力現貨市場,開闢了獨立儲能價格機制和商業模式的市場化新路徑。零碳解讀: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推動能源轉型和新能源電力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面對以新能源爲主體的電力結構,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是電網升級的主要方向。儲能電站進入電力現貨市場有助於儲能利用峰谷電價差獲取商業收益,助力儲能電站的發展。 5.深圳:兩年來共啓動56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近日,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消息,自2021年開始,深圳全市已啓動兩批共56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建設,預計建成後將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82MW,年減碳量約17萬噸。零碳解讀:近日,國家發改委在全國展開首批碳達峰試點,其中廣東入選3個,試點要求爲地級市或省級及以上園區,作爲低碳發展較好的城市,深圳預計會作爲城市試點入選。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可在能源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探索可行經驗,爲推動全城市低碳發展和碳達峰試點作出有益參考。 C、企業行動 6.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我國鋼鐵行業正推進世界最嚴格排放標準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鋼鐵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近年來,一批先行鋼鐵企業探索突破性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產流程的工程化實踐,我國鋼鐵正推進至今爲止世界上最爲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這將對世界鋼鐵走向碳中和作出中國貢獻。零碳解讀:數據顯示,鋼鐵業碳排放量約佔我國總量的17%,是我國八大耗能和高碳排放行業。同時,歐盟碳關稅也將鋼鐵進口納入徵收範圍,我國進一步推進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十分必要。實施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倒逼我國鋼鐵業綠色升級,打造更有競爭力的鋼鐵產品。 7.寧德時代聯合廣汽集團開發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近日,寧德時代表示,將和廣汽集團針對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低溫充電、電池壽命等方面的問題,聯合開發神行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其中,神行“長壽命版”將可支持8年或80萬公里超長電芯質保,預計明年6月份正式上市。零碳解讀:電動汽車是推動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制約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的因素就是電池的充電慢和里程焦慮。超充電池可提高電車行業的整體充電效率,而“低溫版”和“長壽命版”可有效解決電車在複雜環境下的里程焦慮,從而助力電動汽車的普及。 D、國際看點 8. 歐盟公佈淨零工業法案技術清單當地時間11月21日,歐洲議會投票決定將包括核能在內的17項技術納入歐盟《淨零工業法案》,法案最終形態將於12月舉行的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之間的三方會談最終確定。零碳解讀:《淨零工業法案》是歐盟推進綠色轉型的關鍵支撐。其旨在確保到2030年歐盟綠色轉型過程中涉及的主要綠色產品和技術需在歐洲本土製造。此次,歐洲議會擴大了立法草案的範圍,涵蓋整個供應鏈。雖然最終的技術清單會有調整,但仍不可避免地會加強國家間在綠色產品和技術上的貿易競爭。 9.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當地時間11月2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打破紀錄——氣溫創下新高,世界未能到達減排目標》。報告顯示,各國必須採取比目前在《巴黎協定》中承諾的更強硬的減排措施,否則到2030年將面臨全球變暖2.5到2.9攝氏度。且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下降28%至42%,才能達到《巴黎協定》中控制全球變暖氣溫在2到1.5攝氏度的目標。零碳解讀: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數據顯示,本月17日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間平均水平高2.07℃,繫有記錄以來全球單日平均氣溫升溫水平首次突破2攝氏度。全球變暖形勢愈加嚴峻。COP28召開前夕,《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相關數據和結論可視爲對各國採取更具雄心的氣候行動的一種提醒。二、專題碳討產品碳足跡來了,企業如何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綠色產品? 1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到2030年,國家層面出臺2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此前,《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標準。11月2日,由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7)和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48)提出並歸口的國家標準項目《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開始徵求意見。這標誌着我國產品碳足跡首個國家標準即將發佈。

娜娜巴和尤米尔

上海虹桥浦东机场 仍不准新增班次

圖/IC

碳足跡是什麼,它將爲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碳足跡表示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從而評估研究對象在其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相較於單一的碳排放,碳足跡的核算難度和範圍要更大。目前,碳足跡可以按照其應用層面分成國家、地區碳足跡,企業、組織或項目碳足跡,產品碳足跡以及個人碳足跡等。

其中,產品碳足跡就是指一種產品從生產、流通、消費乃至廢棄回收的全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碳排放。其主要覈算方法是生命週期評價方法,包括過程生命週期評價、投入產出生命週期評價、混合生命週期評價。

绿营「护国海鲲号」首站登陆左营 李柏毅喊话支持国防自主

碳排放覈算是開展各項碳減排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基本前提,也是進行氣候國際談判的重要支撐。產品碳足跡進一步將碳排放覈算的範圍擴大至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可以更清楚掌握一個產品對環境產生的全部影響,並直接量化其碳排放的數據,從而容易通過分析各環節碳排放的數據,找出潛在的減排環節和方式,推動企業和產品解決制約其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痛點,推動企業和產品綠色升級。

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可促進產品生產消費的綠色循環,並提供可信支撐。產品碳足跡涉及對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到廢棄回收的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的管理,這倒逼企業全面優化其生產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綠色低碳水平。同時,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配套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這將爲產品的綠色低碳屬性提供可信支撐,真正調動公衆綠色消費熱情,促進綠色消費,從而催生更多的綠色產品需求,形成綠色產品生產消費良性循環。

「既要豐衣足食又要兩情相悅,那是偶像劇」劉詩詩、倪妮《流金歲月》的超中肯愛情語錄

圖/IC

調動市場力量共築基礎能力,如何與國際銜接與互認引發市場關注

此次《意見》明確了加快提升我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水平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要求等,搭建起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總體框架。

其中,《意見》一大亮點就是在碳足跡管理體系三大關鍵基礎能力建設方面,在加強政府管理的基礎上強調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在規則標準方面,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將組織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市場主體,按照團體標準先行先試、逐步轉化爲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原則。在數據庫建設方面,主管部門在建立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基礎上,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發佈細分行業領域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在標識認證方面,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範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更突出認證的公信力。

公開「私人簡訊」因被多次羞辱? 黃智賢曝侯友宜反擊:一槍斃命

此外,作爲貿易大國,我國產品碳足跡如何實現與國際互認更加引人關注。在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與互認是支撐我國企業順利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保障。

兴富发 转攻微型办公

目前,產品碳足跡主要國際標準有《PAS2050:2011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的評價規範》(BSI.,2011)《ISO14067產品碳足跡量化與交流的要求與指導技術規範》(ISO,2013),以及歐盟產品環境足跡PEF文件。

據業內人士分析,11月2日,國家標準《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徵求意見稿就在參考ISO14067標準下進行了轉化,併爲應對歐盟新電池法,在電池等產品碳足跡方面參考了歐盟PEF標準。

圖/IC

碳足跡體系將重塑我國產品競爭力,爲綠色低碳企業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日益嚴峻的氣候問題已倒逼各國加快碳減排和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但碳減排和綠色轉型必然引起原有的能源和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如何在轉型的同時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已成爲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重要考量。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無疑是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倒逼企業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減少自身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推動企業技術和產品升級,從而重塑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能級,提高我國產品在國內市場和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此外,《意見》的另一大亮點就是要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加強綠色產品的採購、推廣和信貸力度。《意見》中提出適時將碳足跡管理相關要求納入政府採購需求標準,加大碳足跡較低產品的採購力度。以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等大型消費品爲重點,引導商場和電商平臺等企業主動展示商品碳標識,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的產品。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碳足跡覈算結果作爲綠色金融產品的重要採信依據。

數據顯示,近年來政府採購規模保持在3.5萬億元以上,綠色低碳產品及相關企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支持。

皖通科技 成立数智科技公司 含民用航空材料销售业务

圖/IC

轮回七次的恶役千金,在前敌国享受随心所欲的新婚生活

全國1990公里海岸有人管 三年清出21.2萬噸海廢垃圾

夙夜长歌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任大明

【人物】赵长鹏认罪,币圈首富渴望合规

編輯 陶野 校對 趙琳

Delta病毒入侵台湾 药师:屏东有一件事很奇怪

我的老师

鏈接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成立於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爲目標追求,打造集內容、數據、服務、調研報告、活動於一體的新型產品,旨在爲雙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與融媒支撐。零碳研究院會記錄“雙碳”發展、創新科普產品、打造高端智庫、研發行業和地方綠色數據庫、構建“雙碳”諮詢體系、搭建交流平臺、組織公益活動、發佈調研報告、評選優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創意,歡迎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電話 13126636787

陶博館23周年館慶 系列活動歡樂到年底

高潮or果漾女孩選哪款?夏季彩盤就要超亮眼 一眼閃瞎路人

省煤田地質局五隊:建強基層黨組織,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省煤田地質局五隊:建強基層黨組織,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近年來,山東省煤田地質局五隊黨委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圍繞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黨委“113388”發展戰略和思路,五隊黨委從總體佈局、一體推進、融合發展、持續創新等方面就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探索和實踐,建機制、抓規範,科學設置可量化、易操作的考覈指標,完善黨建量化評價機制;激活力、強動力,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黨員突擊隊”,帶頭攻堅急難險重任務,將黨建優勢切實轉化爲發展優勢,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提升黨建工作質效,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堅持從嚴治黨,提升政治領導力。隊黨委以落實黨建責任制爲着力點,將落實任務與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健全工作鏈條,探索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的有效途徑。年初召開黨建工作專題會,對黨建、全面從嚴治黨等工作一體謀劃部署。清單式明責,做到主體、對象、措施“三明確”。精細化履責,讓黨支部幹有目標、行有方向。全方位督責,季度聽取支部黨建工作情況彙報,年末開展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黨委班子成員實地調研,找痛點、通堵點、破難點,幫助提升黨建工作標準化規範化水平。五隊黨委書記陶會林撰寫的《提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質效研究》榮獲全省機關黨建調研成果三等獎。

芥末綠 小說
成为勇者导师吧!

堅持凝心鑄魂,提升思想引領力。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示範引領作用,形成以上率下、以點帶面、協同共進的學習格局。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將理論學習與業務研討結合起來,舉辦專題讀書班,深入項目部和施工一線開展專題宣講,學習“全國工人先鋒號”和“山東省先進工作者”事蹟,勇擔地勘行業新使命。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支部聯學聯建、工地黨課等系列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幹部到紅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警示教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一名同志榮獲全省能源系統首屆“齊魯能源工匠”榮譽稱號,兩名同志分別獲得“歷城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和“歷城區青年創新先鋒”榮譽稱號。

無敵升級王
败给你了、学长

发射在即!“神舟十七号”任务时间瞄定!乘组史上平均年龄最小

堅持以考促建,提升隊伍凝聚力。創新載體、完善機制,聚焦高質量發展任務目標,將黨建工作要求轉化爲可考覈、能量化的評價標準——“黨建月度績效考覈”制度。一方面,月度“流動紅旗”評比做實日常考覈,重點考覈業務部門的黨建工作、作風紀律、目標完成和機關部門的管理服務履職,同時圍繞當月隊黨委確定的重點工作設置動態指標,量化評比,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另一方面,做細年度考覈,按照業務目標責任書和績效考覈指標,結合平時督查、調研和述職評議等情況,按照“四定、兩包、兩確保、三創新、三保障、一評價”15項指標,對各部門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量化打分,提出考覈評定意見,將月度、年度重點任務轉化爲可量化的剛性標準。五隊黨委入圍全國“三普”檢測機構名錄;申報的“山東省礦山地災預防與應急救援勘測中心”成功入選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拓展了業務新領域。

堅持夯實基礎,提升組織戰鬥力。通過抓班子、強隊伍、建堡壘,夯實基層組織基礎,將項目一線作爲實踐課堂,優先把一線職工和業務骨幹作爲發展對象,讓黨員特別是年輕黨員經受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和專業訓練,將組織優勢轉化爲攻堅效能,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機構改革中及時調整優化黨支部設置,做到機構改革到位、組織體系跟進到位。注重選拔黨性強、作風正的同志從事黨務工作,選拔業務骨幹擔任兼職黨建工作聯繫人,保障基層黨建工作有力推進。認真落實組織生活制度,通過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廉政黨課、廉政談話等,教育好、管理好、監督好黨員。五隊黨委所屬的物測中心黨支部榮獲“山東省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地環中心黨支部和機關黨支部榮獲“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堅持業務融合,提升發展推動力。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推進黨建和業務工作目標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黨建+隊伍建設”,選拔政治素質過硬、視野開闊、重責任敢擔當的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激勵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衝鋒在前,唱主角、做表率。“黨建+項目建設”,黨支部書記兼任部門主要負責人,重要事項均由支委會研究決定,重大決策的實施都有黨支部決策引導。“黨建+社會服務”,發揮地質行業優勢,多次爲地方政府非工程性工作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彰顯公益責任。“黨建+品牌建設”,創建“黨建聚合力,物測爭先鋒”“黨建引領發展,分析測試爭先”“黨建引領護航,礦山地質建功”等一批特色黨建品牌,以“黨旗紅”帶動事業興。首次承接了“雙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和農村供水水質抽檢檢測項目,與多所大學開展戰略合作,與多家單位建立了長期聯繫和業務合作,發展環境進一步鞏固優化。截至目前,新籤項目合同額同比增長21.34%,到賬收入同比增長27.48%。(通訊員 韓汶妤 報道)

第十一次中歐能源對話召開

第十一次中歐能源對話召開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中國國家能源局13日發佈消息,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12日在北京與歐盟能源委員西姆森共同主持召開第十一次中歐能源對話。

章建華表示,能源是中歐開展合作最早、最重要的合作領域之一。中歐同爲全球重要能源消費市場,在加快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碳中和等方面,肩負共同使命,並開啓了廣泛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在新形勢下,中方願秉持互利共贏的原則,與歐方加強能源安全溝通協調,深化能源轉型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完善合作平臺機制,進一步釋放中歐清潔能源合作的巨大潛力,助力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取得務實成果,併爲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西姆森表示,歐盟高度重視與中方的綠色發展合作,願以此次對話爲契機,積極擴大與中方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推動合作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

對話期間,雙方就能源安全與轉型、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改革、綠電認證、綠氫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聽取了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平臺、中歐能源合作平臺工作進展報告,並就下一步合作重點和方向達成共識。(完) 【編輯:李巖】

武道圣王

《国际金融》阻贬日圆 日本10月外汇干预金额恐创纪录

沉醉于夜色之中

12岁哈士奇「很喘」来就诊 兽医一检查…竟与「心脏肿瘤」有关

越女剑 金庸
闪婚缠情:霸爱老公别心急 小说

柯文哲曾说这辈子最讨厌蟑螂、国民党 他叹:要白跟蓝合确实委屈

加速高管层多样性?苹果:其实我是拒绝的

台股小幅开高 早盘多空拉据平盘震荡

加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還需跨過“三道關”

加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還需跨過“三道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韓逸飛 北京報道

9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家電網瞭解到,華北地區首個新型電力系統全域示範區在河北崇禮正式啓動建設。

據介紹,該示範區將新能源、抽水蓄能以及柔性直流、虛擬電廠等能源系統前沿技術融合在一起,統籌推進前沿技術、裝備材料的科研攻關和示範驗證,進而實現能源資源在全域優化配置,提升全社會綜合用能效率。

截至目前,冀北電網新能源交易電量累計突破200億千瓦時,佔到全國綠電交易量的三成。其中,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的交易電量佔全國交易電量超過四分之一。預計到2030年,冀北電網新能源裝機佔本地電源總量的85%左右,儲能裝機容量也將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將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雙碳”目標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內容和重要載體,是極具挑戰性、開創性的系統工程。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重要載體

過去,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高,能源消費以化石能源爲主。現在,隨着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特徵凸顯,系統的物理基礎、功能形態深刻變化。新能源場站需要具備主動支撐能力,擁有接近或高於同步電源的控制特性,支撐系統電壓、頻率穩定以及提供備用容量。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電網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平臺樞紐和功能核心。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載體,具備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開放互動五大特徵,是以交流同步運行機制爲基礎,以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爲依託,以常規能源發電爲重要組成,以堅強智能電網爲平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和多能互補爲重要支撐手段,深度融合低碳能源技術、先進信息通信技術與控制技術,實現電源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廣泛接入、電網側資源安全高效靈活配置、負荷側多元負荷需求充分滿足。

洞察多维出行场景,长安启源A07 18万级数智新汽车新选择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認爲,新型電力系統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組成部分,通過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既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又實現高水平的消納利用,更加有力地保障電力可靠穩定供應,實現高質量躍升發展。

以星的速度跑去

解決問題還需摸着石頭過河

斬仙 小說

风向已变,王毅交底后,美军打起退堂鼓,美上将称不能与中国开战

新型電力系統是傳統電力系統的創新與發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基建部主任張寧認爲,“要破解電力系統發展面臨的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不斷推進技術和管理創新。”

國家能源集團一位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着新能源裝機佔比不斷提升,季節性出力特性受天氣影響,對調節能力的需求將更大,要利用好傳統調節電源,科學統籌推進源網荷各側儲能場景的優化佈局,重視系統成本上升等問題。

《我们的歌5》八组歌手名单流出,任贤齐回归,大张伟三度加盟

國網能源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認爲,當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還有三道關,“首先是,電力系統的可靠容量不足。風電、光伏因其自身出力特性,可靠性偏低到2030年,在全國範圍內相對均勻分佈的情況下,新能源裝機超10億千瓦,每年將有30天以上出力低於裝機容量的10%,置信容量僅爲1億千瓦。”

其次是,現在傳統大電網難以滿足未來電力輸送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能源資源與負荷呈逆向分佈,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地區用電量需求與日俱增,預計到2030年,僅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和山東五省的全社會用電量就將達到3萬億千瓦時,未來可能會達到5萬億千瓦時。

他表示,“最後是電力系統轉動慣量以及長週期調節能力不足。光伏發電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將光能轉變爲電能,無轉動慣量,風力發電轉動慣量也嚴重不足,因此,當電力系統中大量的新能源機組替代常規電源時,系統頻率調節能力將顯著下降。”

源網荷一體化發展是破局之路

談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施路徑時,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發展部新型電力系統處副處長趙紅嘎認爲,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清潔轉型與電力供應、存量與增量的關係,源網荷儲各環節共同發力,積極穩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表示,要建立大規模能源電力輸送系統,建設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的配電網絡以及進行能源電力市場建設,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健康運行。

國網能源研究院的研究員表示,穩定的新型電力系統,離不開新能源,因此需要加大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提高其利用率,是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前提。

“還需要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對電力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和調控,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將智能化技術貫穿於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提高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增強系統靈活性資源。”他提出,鼓勵新能源項目配置一定規模的煤電、水電、儲能等調節性資源,通過“新能源+調節性電源”的模式提高穩定性。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火電項目進行靈活性改造,努力爲系統提供經濟可行、規模較大的調節能力。以增加清潔能源消納、增強調頻調峰能力爲目標,科學有序發展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項目。加強可調節負荷、虛擬電廠等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實現源網荷一體化協同發展。

90%业主同意小区禁犬:“请把你的狗处理掉!”

吹燈耕田

2023网易资本市场峰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