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2年6月15日,新京報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雙碳政策趨勢?碳中和背景下,不同產業和企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研究院於2022年6月起推出《碳報》,研究最新雙碳政策、權威聲音、低碳樣本等重點內容,並進行分析解讀。
入住鬧鬼飯店! YTR睡一半超驚嚇 房號離奇巧合、詭異親吐「感覺有人躺旁邊」
目錄>>>政策速遞1. 國家發改委: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2. 推動全國碳市場擴容、月底啓動CCER市場3. 工信部:推廣應用生物柴油,並納入CCER4. 廣東:推動獨立儲能首次”報量報價”進入電力現貨市場5. 深圳:兩年來共啓動56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6.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我國鋼鐵行業正推進世界最嚴格排放標準7. 寧德時代聯合廣汽集團開發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8. 歐盟公佈淨零工業法案技術清單9.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 >>>專題碳討產品碳足跡來了,企業如何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綠色產品? 正文一、政策速遞 A、權威聲音 1. 國家發改委: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1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零碳解讀:碳足跡管理體系可有效促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塑造我國產品綠色競爭力,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早在2021年國務院出臺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便提出,要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標準。此次意見的出臺標誌着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整體框架形成。 2. 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推動全國碳市場擴容、月底啓動CCER市場近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2023年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上表示,要積極穩妥地將更多的高碳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此外,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2023上海財經大學校慶論壇暨首屆ESG創新論壇”中表示,本月我國將重新啓動新核證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的交易。零碳解讀:全國碳市場可有效推動行業實現較低成本的碳減排,並激勵企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全國碳市場啓動以來,碳市場活躍度較低的問題成爲市場普遍的擔憂。加快碳市場行業擴容、重啓CCER市場,可有效提升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更好發揮碳市場作用。 3.工信部:推廣應用生物柴油,並納入CCER11月20日消息,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組織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的通知》,提出,通過組織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拓展國內生物柴油的應用場景。並積極推進建立生物柴油碳減排方法學,推動將生物柴油納入CCER機制。零碳解讀:作爲一種綠色液體燃料,生物柴油可推動資源的再利用、減少碳排放,是較爲理想的綠色低碳能源。此次,組織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強調要探索建立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體系、發展路徑,逐步形成示範效應和規模效應;並推動將生物柴油納入CCER機制,這將進一步激發生物柴油的市場需求和商業價值。 B、地方實踐 4.廣東:推動獨立儲能首次”報量報價”進入電力現貨市場近日,廣東梅州寶湖獨立儲能電站在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順利完成首個月份31天的交易,標誌着我國獨立儲能首次成功以“報量報價”的方式進入電力現貨市場,開闢了獨立儲能價格機制和商業模式的市場化新路徑。零碳解讀: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推動能源轉型和新能源電力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面對以新能源爲主體的電力結構,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是電網升級的主要方向。儲能電站進入電力現貨市場有助於儲能利用峰谷電價差獲取商業收益,助力儲能電站的發展。 5.深圳:兩年來共啓動56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近日,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消息,自2021年開始,深圳全市已啓動兩批共56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建設,預計建成後將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82MW,年減碳量約17萬噸。零碳解讀:近日,國家發改委在全國展開首批碳達峰試點,其中廣東入選3個,試點要求爲地級市或省級及以上園區,作爲低碳發展較好的城市,深圳預計會作爲城市試點入選。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可在能源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探索可行經驗,爲推動全城市低碳發展和碳達峰試點作出有益參考。 C、企業行動 6.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我國鋼鐵行業正推進世界最嚴格排放標準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鋼鐵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近年來,一批先行鋼鐵企業探索突破性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產流程的工程化實踐,我國鋼鐵正推進至今爲止世界上最爲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這將對世界鋼鐵走向碳中和作出中國貢獻。零碳解讀:數據顯示,鋼鐵業碳排放量約佔我國總量的17%,是我國八大耗能和高碳排放行業。同時,歐盟碳關稅也將鋼鐵進口納入徵收範圍,我國進一步推進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十分必要。實施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倒逼我國鋼鐵業綠色升級,打造更有競爭力的鋼鐵產品。 7.寧德時代聯合廣汽集團開發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近日,寧德時代表示,將和廣汽集團針對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低溫充電、電池壽命等方面的問題,聯合開發神行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其中,神行“長壽命版”將可支持8年或80萬公里超長電芯質保,預計明年6月份正式上市。零碳解讀:電動汽車是推動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制約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的因素就是電池的充電慢和里程焦慮。超充電池可提高電車行業的整體充電效率,而“低溫版”和“長壽命版”可有效解決電車在複雜環境下的里程焦慮,從而助力電動汽車的普及。 D、國際看點 8. 歐盟公佈淨零工業法案技術清單當地時間11月21日,歐洲議會投票決定將包括核能在內的17項技術納入歐盟《淨零工業法案》,法案最終形態將於12月舉行的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之間的三方會談最終確定。零碳解讀:《淨零工業法案》是歐盟推進綠色轉型的關鍵支撐。其旨在確保到2030年歐盟綠色轉型過程中涉及的主要綠色產品和技術需在歐洲本土製造。此次,歐洲議會擴大了立法草案的範圍,涵蓋整個供應鏈。雖然最終的技術清單會有調整,但仍不可避免地會加強國家間在綠色產品和技術上的貿易競爭。 9.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當地時間11月2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打破紀錄——氣溫創下新高,世界未能到達減排目標》。報告顯示,各國必須採取比目前在《巴黎協定》中承諾的更強硬的減排措施,否則到2030年將面臨全球變暖2.5到2.9攝氏度。且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下降28%至42%,才能達到《巴黎協定》中控制全球變暖氣溫在2到1.5攝氏度的目標。零碳解讀: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數據顯示,本月17日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間平均水平高2.07℃,繫有記錄以來全球單日平均氣溫升溫水平首次突破2攝氏度。全球變暖形勢愈加嚴峻。COP28召開前夕,《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相關數據和結論可視爲對各國採取更具雄心的氣候行動的一種提醒。二、專題碳討產品碳足跡來了,企業如何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綠色產品? 1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到2030年,國家層面出臺2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此前,《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標準。11月2日,由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7)和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48)提出並歸口的國家標準項目《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開始徵求意見。這標誌着我國產品碳足跡首個國家標準即將發佈。
圖/IC
碳足跡是什麼,它將爲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碳足跡表示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從而評估研究對象在其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相較於單一的碳排放,碳足跡的核算難度和範圍要更大。目前,碳足跡可以按照其應用層面分成國家、地區碳足跡,企業、組織或項目碳足跡,產品碳足跡以及個人碳足跡等。
其中,產品碳足跡就是指一種產品從生產、流通、消費乃至廢棄回收的全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碳排放。其主要覈算方法是生命週期評價方法,包括過程生命週期評價、投入產出生命週期評價、混合生命週期評價。
碳排放覈算是開展各項碳減排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基本前提,也是進行氣候國際談判的重要支撐。產品碳足跡進一步將碳排放覈算的範圍擴大至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可以更清楚掌握一個產品對環境產生的全部影響,並直接量化其碳排放的數據,從而容易通過分析各環節碳排放的數據,找出潛在的減排環節和方式,推動企業和產品解決制約其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痛點,推動企業和產品綠色升級。
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可促進產品生產消費的綠色循環,並提供可信支撐。產品碳足跡涉及對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到廢棄回收的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的管理,這倒逼企業全面優化其生產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綠色低碳水平。同時,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配套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這將爲產品的綠色低碳屬性提供可信支撐,真正調動公衆綠色消費熱情,促進綠色消費,從而催生更多的綠色產品需求,形成綠色產品生產消費良性循環。
「既要豐衣足食又要兩情相悅,那是偶像劇」劉詩詩、倪妮《流金歲月》的超中肯愛情語錄
圖/IC
調動市場力量共築基礎能力,如何與國際銜接與互認引發市場關注
此次《意見》明確了加快提升我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水平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要求等,搭建起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總體框架。
其中,《意見》一大亮點就是在碳足跡管理體系三大關鍵基礎能力建設方面,在加強政府管理的基礎上強調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在規則標準方面,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將組織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市場主體,按照團體標準先行先試、逐步轉化爲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原則。在數據庫建設方面,主管部門在建立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基礎上,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發佈細分行業領域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在標識認證方面,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範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更突出認證的公信力。
公開「私人簡訊」因被多次羞辱? 黃智賢曝侯友宜反擊:一槍斃命
此外,作爲貿易大國,我國產品碳足跡如何實現與國際互認更加引人關注。在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與互認是支撐我國企業順利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保障。
目前,產品碳足跡主要國際標準有《PAS2050:2011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的評價規範》(BSI.,2011)《ISO14067產品碳足跡量化與交流的要求與指導技術規範》(ISO,2013),以及歐盟產品環境足跡PEF文件。
據業內人士分析,11月2日,國家標準《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徵求意見稿就在參考ISO14067標準下進行了轉化,併爲應對歐盟新電池法,在電池等產品碳足跡方面參考了歐盟PEF標準。
圖/IC
碳足跡體系將重塑我國產品競爭力,爲綠色低碳企業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日益嚴峻的氣候問題已倒逼各國加快碳減排和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但碳減排和綠色轉型必然引起原有的能源和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如何在轉型的同時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已成爲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重要考量。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無疑是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將倒逼企業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減少自身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推動企業技術和產品升級,從而重塑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能級,提高我國產品在國內市場和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此外,《意見》的另一大亮點就是要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加強綠色產品的採購、推廣和信貸力度。《意見》中提出適時將碳足跡管理相關要求納入政府採購需求標準,加大碳足跡較低產品的採購力度。以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等大型消費品爲重點,引導商場和電商平臺等企業主動展示商品碳標識,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的產品。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碳足跡覈算結果作爲綠色金融產品的重要採信依據。
數據顯示,近年來政府採購規模保持在3.5萬億元以上,綠色低碳產品及相關企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支持。
圖/IC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任大明
編輯 陶野 校對 趙琳
鏈接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成立於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爲目標追求,打造集內容、數據、服務、調研報告、活動於一體的新型產品,旨在爲雙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與融媒支撐。零碳研究院會記錄“雙碳”發展、創新科普產品、打造高端智庫、研發行業和地方綠色數據庫、構建“雙碳”諮詢體系、搭建交流平臺、組織公益活動、發佈調研報告、評選優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創意,歡迎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電話 13126636787